“只是個睡覺的地方!焙孟駸o論在哪個大城市,跟外賣騎手、快遞員聊起“住”的話題,他們大多會說這樣一句話?此频摹安辉谝狻保粊硎且驗樗麄円惶熘写蠖鄶禃r間都在外送餐、派件,二來是城市高企的房價,讓他們不敢對居住條件有過多的奢望。
對近年來大量涌現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來說,“居不易”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群租房、日租房價格便宜,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2017年11月,北京大興區就曾發生群租公寓起火致19人喪生的事故。近年來,隨著整治力度的加強,類似違規租住場所基本銷聲匿跡。
有的城市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申請公租房的機會,可由于有些勞動關系尚未完全厘清、未繳納“五險一金”,以快遞員、外賣騎手和網約車司機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常常被卡在“有穩定工作”這一要求上。
無奈之下,“干幾年就回家”成了這一群體的普遍打算,由此也產生了人員流動性強、歸屬感差、技能提升慢等一系列問題。
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越來越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當下,幫助他們讓住房從“睡覺的地方”變為“生活的港灣”,既是企業和行業的責任,也是社會發展必須解決的課題。
在北京,有快遞企業試點將快遞分揀環節前置到轉運中心,同時在網點負責區域就近租房,兩居室的房子既是已分揀完成的快遞的接駁點,又是3~5名員工的宿舍。這樣一來,快遞員住宿條件改善了,派件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還有的物流公司投資建設了定位藍領群體的長租公寓。以順豐為例,其旗下的“豐樂公寓”除了以較低價格為本公司快遞員提供宿舍外,還將富余房間對外招租。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部門的住房保障措施不斷。2017年,杭州市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出發點,率先提出籌建“藍領公寓”的設想,目前該市已有藍領公寓4萬余套(間)。今年10月中旬,上海中心城區靜安區的首個“藍領公寓”啟用,平均月租金僅為800元。
相比于企業自建,由政府規劃籌備的“藍領公寓”規模更大、受眾更廣泛。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不斷擴大和對該群體權益保護日漸加強的現狀,各地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資源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傾斜,或推出專門的騎手樓層、快遞員公寓等。此外,盡快補齊這一群體的社保短板,也將有助于他們享受到公租房等應有的政策紅利。
和城市里千千萬萬的勞動者一樣,新就業形態勞動群體一邊在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一邊在為自己的夢想辛勤奔波。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應該是美好生活的受益人。只有當全社會群策群力讓他們居有定所,他們才能心有所安,在自己真正為之奮斗的地方扎下根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