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1月,團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共青團中央委員會關于設置專門委員會的決議》,首次在團中央委員會按領域下設企業、農村、高校、職業院校、中學和少先隊、社區和社會組織6個專門委員會,與團中央各部門形成縱橫交錯、條塊互補的工作格局。3年多來,各專門委員會發揮領域優勢,切實履行職責,圍繞28項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對全團60余項政策制定提出意見建議,推動有關重點工作落實落地。根據團中央整體工作部署,2020年以來31個省級團委、280余個市級團委建立起專門委員會,發揮“人才庫”“思想庫”“資源庫”功能。
2021年,團中央6個專門委員會聚焦工作重點和青年熱點,精心設計調研課題,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團中央與省級專委會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調研,形成一批調研成果�,F陸續刊發,供學習借鑒。
前言
青年職業發展如何與崗位建功相結合?崗位建功如何促進青年的職業發展?共青團多年來形成的崗位建功品牌項目實施情況如何?
2021年下半年,團中央企業工作專門委員會以“青”字號品牌項目融合發展為主題,在江蘇、浙江、山東、廣西、重慶、貴州、陜西等省份工作調研和舉辦全國重點國有企業團委書記培訓班期間,與各領域團干部、團員青年160余人座談,通過問卷調查了相關評選創建活動開展情況,了解各地促進青年職業發展和崗位建功重點項目融合發展情況,形成專門調研報告。
“青”字號工作育人成效逐步顯現
從一名普通的鉗工,到破格晉升為機修鉗工高級技師,沈陽造幣有限公司青年職工張文良的職業發展讓不少青年羨慕。2012年,21歲的張文良獲得由團中央和人社部舉辦的第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工具鉗工第一名,成為當時“振興杯”最年輕的冠軍,也成為企業炙手可熱的技能人才。
像他一樣在“青”字號品牌項目發展中受益的青年還有不少。調查顯示,多年來共青團面向廣大職業青年,圍繞促進青年職業發展和崗位建功,積極謀劃、廣泛開展了大量工作和活動,發展形成了以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振興杯”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等為代表的重點工作項目�?傮w來看,這些工作項目是共青團服務黨政中心工作的重要載體,在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級團組織大都能把握品牌項目的工作機理和運行邏輯,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在青年中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吸引力和影響力。
按照青年職業發展特點,一般將青年職業發展分為入門期、成長期、成熟期、貢獻期、影響期等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青年職業發展和崗位建功的品牌項目都起著一定作用。
在入門期,聚焦職業素養提升。結合青年文明號集體大都在一線、是青年入職第一站的特點,通過創建活動開展“入職第一課”,加強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青年將職業紀律、職業規范、職業責任落實到崗位之中。
在成長期,聚焦職業能力提升。注重發揮青年職業技能競賽類工作和活動的作用,為青年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和創新創效能力搭建平臺。對“振興杯”獲獎選手的調查顯示,63.7%的獲獎者認為參加比賽有助于提升技能水平。
在成熟期,聚焦工作精益求精。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五小”活動等,引導青年在實踐中創先爭優、在比學中提高本領。團江蘇省委實施“匠人匠心”計劃,發起成立首期500萬元的“匠人匠心”發展基金,引導青年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在貢獻期,聚焦立足崗位建功。依托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年創新工作室等,引領職業青年在立足崗位建功中長本領,在創造一流業績中增才干。如,中央企業團工委聚焦電網、通信、民航、旅游等行業,開展青年文明號“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諾”的窗口服務。
在影響期,聚焦典型示范引領。通過開展青年崗位能手評選表彰、青年技能人才宣講等,讓身邊的青年榜樣和典型輻射帶動更多青年弘揚職業精神、奮斗精神。
重點項目聯動服務青年成才
如何通過各種“青”字號品牌項目促進青年的職業發展?
多年來,各級團組織圍繞黨政中心大局、立足青年應為能為,依托相對健全的組織體系和較強的動員能力,促進項目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出一些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經驗。
在渠道上“互相開路”。在一些先進集體的創建過程中同步發現、培養、推薦青年崗位能手,為青年人才涌現開辟新渠道。如,航天科工、中國電信等很多企業探索建立青創先鋒工作室,為青年職工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提供更多平臺和機會。在制度上“互相賦能”。近年來,團中央圍繞品牌工作的制度建設,修訂青年文明號活動管理辦法,新制定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評選表彰管理辦法、青年突擊隊工作指引、“振興杯”大賽章程等,既力求打破老品牌發展的一些束縛,又努力使各品牌項目互相賦能、互相助力,推動將自有優勢轉化為共同優勢。在激勵上“互相點贊”。積極打開各品牌工作的激勵通道,促進各項工作育人成果的相互認可、互相支撐,逐步構建系統的激勵機制。如,“振興杯”大賽的相關獲獎選手可推評青年崗位能手;優秀青年突擊隊及先進個人可在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等評選創建中得以優先考慮。
面對不同的青年成長場景,這些品牌項目也因時因勢而“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成為“變形金剛”。面對這兩年的局部突發疫情,在各級團組織推動下,當地各級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等集體,紛紛成立青年突擊隊,在疫情防控一線承擔了大量任務。在攻堅克難時組成“英雄聯盟”。如,團江蘇省委推出“一線有我·號隊出列”工作項目,組織青年文明號、組建青年突擊隊圍繞全省和地方重點項目建設集中開展行動。在服務大局中發揮“頭雁效應”。一些地方團組織立足于青年文明號覆蓋各行各業的特點,以此為牽動,積極服務當地中心工作。如,海南開展“擦亮青年文明號、助力海南自貿區”,浙江開展“青年文明號助推‘最多跑一次’”,遼寧開展青年文明號服務營商環境建設等活動。
面對青年“急難愁盼”,各級團組織也通過品牌項目的實施來拓寬思路、整合力量。針對青年婚戀和養老育幼等問題,一些團組織依托各行各業青年文明號集體進行組織發動,通過開展文體娛樂、技能提升、主題交流、公益服務、任務攻堅等集體活動,幫助適齡青年在工作中擴大交往圈、朋友圈,豐富青年交友擇偶的機會;通過開展青年文明號開放周活動,組織相關青年走進城鄉社區,參與公益養老和育幼服務、開展公益性課后托管服務,幫助青年緩解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壓力。
各項目融合發展任重道遠
盡管多年來形成的“青”字號品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現實中仍存在不少問題。調研發現,全團層面開展的一些青年職業發展和崗位建功重點項目,在一些地方存在降格、合并、取消等現象;有的品牌項目的工作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和青年需求,有待注入新的內涵、體現新的功能;一些品牌項目起步早、開展時間長,具有較好社會影響,但是不少職能部門、群團組織、企業也開展了一些同類型工作,導致共青團的工作項目先發優勢不再明顯;從各地的情況看,同一品牌工作在不同地區的推進力度、影響廣度、執行準度也存在很大差異。
對此,調研報告提出相關建議。一是要推動項目與時俱進。將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相結合,既充分總結和傳承好傳統、好做法,又緊跟時代發展、圍繞中心大局、適應青年變化,增強工作的時代感、實效性。將抓工作與做宣傳相結合,依托新媒體手段,促進工作項目不斷豐富內容形式、拓寬傳播渠道、擴大工作覆蓋,提高工作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在青年中的感知度。二是要推動項目融合發展。把握工作項目的傳統基礎和比較優勢,認清存在的局限性和短板,從全局上進行謀劃和思考,推動各工作項目相互呼應、有機結合。從整體上加以推進,促進各工作項目分為“手之五指”、合則“攥指成拳”,為廣大職業青年提供廣覆蓋、全方位、分階段、長時期的發展平臺和建功舞臺。三是要推動項目有效運行。注重面向基層一線、面向更廣大青年、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拓展工作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厚植工作項目的基層基礎。加強分類施策,照顧不同行業青年群體職業發展和崗位建功的特點和需求,依托工作項目開展精準服務,提高工作項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