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云南省臨滄市云縣云南宏華服裝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平車車工徐學麗正在操作一臺雙針縫紉機,趕制手頭的生產訂單。4個月前,得益于當地開展的技能培訓和就業保障“深度融合”,徐學麗等一批農村轉移勞動力接受了為期1個月的免費培訓,不僅掌握了服裝加工技能,還在家門口收獲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培訓要求工人能熟練穿針線,能控制住機針的速度快慢,還要掌握工序的工藝要求,包括熟知裁片的正反面、清楚裁片輔料的使用位置及數量、檢驗產品裁片是否合格等。”徐學麗告訴記者,培訓期間,公司還提供免費的食宿,給予每天60元的補助。
據云南宏華服裝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滬滇協作項目的推動下,公司探索出“培訓+實訓+產業工人隊伍+就業”的新模式。2023年以來,公司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超1.2萬人次。其中,縫紉工培訓涉及服裝制作技能培訓、基礎裁剪和縫紉技術、服裝加工和裝飾的學習、基本縫紉機的使用和維護等內容,目前已開展14期,培養縫紉技能人才700余人,有128人直接留在公司就業,其他勞動力在省內外服裝企業就業。
近年來,云縣積極搭建企業與培訓機構的溝通平臺,逐步建立訂單式培訓機制,促進用工需求與培訓精準對接。同時,在滬滇勞務協作機制的帶動下,幫助農村轉移勞動力提升技能水平,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