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這種眾包騎手來說,職業傷害保障給我們節省了成本,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保障水平,讓我們能更安心地工作。”餓了么平臺騎手羅華拿到職業傷害補償時高興地說。2024年1月6日中午,羅華在重慶市江北區北辰名都小區外的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左膝髕骨粉碎性骨折。重慶市人社部門于2024年1月10日快速做出職業傷害確認,并及時給付了他應得的相關待遇,解決了傷者的后顧之憂。
作為全國7個試點省市之一,按照人社部統一安排部署,重慶市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啟動以來,重慶市堅持“人民至上、公平統一、創新引領、穩妥推進”原則,在人社部的有力指導下,高位推動、高效落實試點工作。為做好試點工作,重慶市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政策體系
重慶市人社局制定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實施暫行辦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業務經辦和征收管理規程(試行)》《關于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重慶市人社局工傷保險處處長余超前介紹:“我們目前出臺的文件從政策層面對參保征繳、職業傷害確認、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等全流程進行規范,既遵循了現有工傷保險制度的核心內容要求,又針對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不同于傳統勞動關系、勞動形式特點進行制度創新,搭建了試點工作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
過去,相關平臺企業都是給眾包騎手購買商業保險,受傷后需要自行對接平臺,通過客服線上指引方能對接商保流程,相對麻煩,且保障水平不高。參加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以后,騎手只需通過平臺App第一時間點擊“一鍵報案”,后續配合做好勞動能力鑒定,就能得到及時救治和高效報銷,無需騎手親自交資料、辦手續,體驗很順暢。
全流程、全鏈條的信息服務體系
重慶市人社局探索了風險共擔、激勵約束的委托承辦體系。余超前說:“我們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模式。
考慮到全市工傷保險基金結余長期處于低位運行的實際,出臺委托承辦管理試行辦法,建立與商保機構風險共擔、同向發力的工作機制,采用分片區服務、全市統一考核的服務方式,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全方位閉環服務、全過程閉環考核的‘三大閉環’,充分激發各方活力,共同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
同時,搭建全流程、全鏈條的信息服務體系。重慶市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依托全市“智慧人社”信息系統,建立了全市統一集中的職業傷害保障經辦服務平臺,及時與人社部信息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從試點工作一開始就實現了“全市一體化、業務在線化、治理數據化、服務智能化”,為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大數據支撐和信息化保障。
一體化、廣覆蓋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
重慶市加強統籌聯動,推動預防、賠付、監督、服務一體化實施,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行政+市場”兩輪驅動,助推試點工作取得實效。人社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向商保公司委托“服務”但不委托“責任”,承擔職業傷害確認、勞動能力鑒定等主體責任;經辦機構按照要求做好具體的待遇核定、待遇享受資格認證等監督管理;市級財政部門按照相關規定開展資金劃撥、預決算等管理工作;商保機構各盡其責具體做好服務和配合工作。
餓了么平臺專送騎手鄒佳宏2024年1月8日中午在重慶市璧山區東林大道49號紅綠燈路口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左膝關節和小腿軟組織傷,肇事者逃逸。鄒佳宏及時點擊平臺企業App上的“一鍵報案”,當地人社部門第一時間響應,2024年1月11日快速做出職業傷害確認,他也很快得到了救治和報銷。鄒佳宏感嘆:“職業傷害保障很便捷,我受傷后他們介入很快,也有專門的對接人員服務,很多流程平臺和政府都是通過線上處理,非常方便,大大保障了我們的權益。”
截至2024年7月底,重慶市參保人數達55萬人,為相關平臺企業的就業人員提供了有力的職業傷害保障,解決了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后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