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網絡會話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突然在網上走紅。一個網上堪稱“用爛了”的詞匯,成了一篇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讓很多網友大呼“神奇”。起初,有網友質疑這張封面照的真實性,但依據學術期刊網絡的檢索結果,記者很快證實了論文的真實性。
隨后,又一條來自大學的信息,令網友很糾結,記者從吉林藝術學院獲悉,“好聲音”選手梁博因英文成績不盡如人意未達到錄取資格,但吉林藝術學院已經向教育部申請,破例錄取梁博為該院研究生。
這兩件事按理都屬于學校的“自治范疇”,前者是學術事務,碩士學位論文有無學術性,應按學術原則,由學術共同體評價;后者屬于招生事務,學校是否錄取某個學生,應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標準,按教育標準決定。可是,從這兩件事所引起的輿論反應看,很多網友都對學校的內部事務特別熱情,而這種熱情,從學校自治角度看,會影響學校的自治。比如,像對于“呵呵”這一網絡詞匯的研究,從學術角度看,語言學研究生以此為研究題目,是很正常的,但網友會覺得這樣的研究,根本沒有價值——很多時候,我們斥責功利的學術價值觀,可卻不自覺地也用功利的觀點去評判學術研究活動。
大學的獨立、自治,不僅是相對于政府行政力量而言,也是相對于社會力量而言——社會輿論不能替代教育原則和學術原則,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學術進行評價,否則,大學就會在迎合社會輿論中,不知所措。
在國外,大學獨立辦學,實行學術自治,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實行理事會(董事會)治理,理事會的組成十分廣泛,這種治理機制,把公眾的意見體現在學校辦學戰略中。與此同時,學校內部行政權和學術權、教育權分離,學術決策由學術委員會負責,教育決策則由教授負責。只有當課程設置、學術研究超出教育、學術范疇,成為公共話題之后,才會引起輿論關注。
但我國大學不管開設新課,還是進行研究,都可能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這反映出公眾參與學校辦學監督的內在需要,也表明我國大學的教育和學術公信力并沒有形成,如果大學的教育決策、學術決策堅持教育標準、學術標準,輿論也不會“越權”去干預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尤其令人憂慮的是,在某些重要學術事務中,比如學術不端的查處,學術評價嚴重缺位,輿論評價反倒成為重要的力量,這是大學自主權缺失,辦學陷入迷茫的嚴重后果。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