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育走向世界
——訪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長維塔亞·吉拉德查坤博士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樂意與中國教師分享教學理念與經驗,讓教育為我們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維塔亞·吉拉德查坤
近日,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閉幕。提到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東盟,就不得不提到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EAMEO)。“成為促進東南亞地區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相互理解與合作以期改善人民生活的引領機構”,這是該組織1965年創立之初就曾立下的目標。如今,該機構已經走過了47年的風雨歷程,并成為影響亞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國際組織。日前,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長維塔亞·吉拉德查坤博士(Dr. Witaya Jeradechakul)來華訪問。在中國——東盟中心的幫助下,本報對維塔亞博士展開獨家專訪,以分享東南亞教育發展的經驗。——編者
“把各個國家集中起來,讓他們以教育聯盟等形式互相幫助”
記者:維塔亞博士,您好!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到現在走過了47年的風雨歷程,在您看來,是什么在背后支撐貴組織走到現在?
維塔亞:我們是由東南亞各國的教育部長于1965年自發組建的。他們認識到,世界的變化過于迅猛,東南亞各國需要在教育、科學、文化等一些重要領域聯合起來,從而調整自身,以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同時,他們從長遠考慮,認識到地區間教育聯盟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能夠走到今天,得益于東南亞各國教育部長的熱情支持。
記者:那么,貴組織在區域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維塔亞:我們達成共識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特別是教育政策。當然,我們的教育政策制定也與時代變化相適應,努力實現與時俱進。同時,我們的教育合作涵蓋從學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眾多領域。而且,我們已經合作建立了開放學習區域中心、特殊教育區域中心、終身學習區域中心等20多個專業機構。要強調的是,這些中心都是根據本區域的不同需求而創建的。此外,我們探索和研究教學創新和教材修訂。
記者:貴組織有11個會員國,它們在教育上各有優勢與特色,當然它們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差異,那么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是如何克服這些差異,并發揮各會員國優勢的?
維塔亞:東南亞情況錯綜復雜,因為這里既有先進的發達國家,又有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各個國家都在某些領域有需要彼此的地方,所以我們把各個國家集中起來,讓他們以教育聯盟等形式互相幫助。而且,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所以我們讓各個成員國在保持其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求同存異和團結互助。同時,我們提供機會與平臺,讓他們交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經驗,從而增進區域理解,并最終成為促進東南亞地區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相互理解與合作的引領機構。此外,我們定期舉辦區域中心主任會議、教育部高級官員會議以及教育部長級會議,并及時制定相關政策。
“培養孩子的領導力,使其成為一個有效服務國家和世界的人”
記者:我們了解到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的優先關注領域中,排第一位的是教育,排第二位的是文化,排第三位的才是科學,為什么教育要優先于文化和科學?
維塔亞:我們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但也不能意味著忽視文化與科學。教育、文化、科學直接相關,因為文化和科學都是在課堂上學的。教育還關系著我們思維方式和觀念的培養,這兩者對于學習者而言至關重要,而且它們與文化、科學也密切相關,所以教育應該優先。其實,即使最先進的發達國家,它們要想發展得更快,也必須認識到科學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的。
記者:從教育角度看,21世紀我們需要哪些技能?對于這些技能的培養,東南亞是如何努力的?
維塔亞:最基本的技能包括語言能力、讀寫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我個人認為,21世紀的技能應該讓孩子能夠適應新世紀,而排在前面的基本技能主要是讓他們能夠讀寫和與人溝通,然而,現在孩子還應該學習外國語言,特別是國際通用語言,以便將來能夠在國際交流中暢行無阻。當然,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同時,孩子在成才的過程中,需要內心的成長,即思想的成長,我稱之為素質教育(性格教育)。這種教育能有效幫助孩子調整情感。孩子在學校學到的都是一些基本技能。然而,他們回家后,需要學習與情感有關的一些其他技能。例如,學會如何面對挫折等。此外,要強調的是,他們需要培養應對工作的能力,特別是領導力。他們不但要思維好,還要有領導能力,能夠成為一個有效服務國家和世界的人。
在東南亞,這些技能的培養主要依靠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即成員國之間應該相互幫助。我們認識到,當我們追求總體發展時,我們需要共同努力,需要在方向和行為一致的前提下形成核心價值觀,并在其影響下集中力量培養這些技能。
記者: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要關注那些不能成為科學家的孩子,并主張發展社區學院,以提高這部分孩子的就業能力。對此,您怎么看?您覺得東南亞國家的職業教育有哪些經驗?
維塔亞:這確實是考驗美國人智慧的問題。當然,關注職業技能培養,這也是領導者的份內之事。我認為,發展社區學院對美國是有益處的。
目前,在東南亞,我們也致力于給人民提供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讓他們更具競爭力,但與美國不同的是,我們更關注中間階層的技能培訓。具體而言,我們采用了很多效果顯著的職業教育舉措,包括舉辦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等。而且,我們鼓勵成員國向其他職業教育發展比較突出的成員國學習,例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我們在會議上邀請它們分享各自的職業教育發展經驗。我們明白,人力資源技能的投入,對于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
中國的教師應該通過教育來保護自己的民族特色與文化
記者:中國的教師非常關心其專業發展,您認為東南亞在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有哪些經驗?此外,您對中國的教師有什么建議嗎?
維塔亞:從教學角度看,教師需要把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教學大綱結合在一起,所以現在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要比以前思考得更多。在過去,基本上是教師準備教學內容,上課時講授給學生,然后布置作業并離開教室。但現在,老師必須進行交互式教學,讓學生參與進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發掘學生的創造力。當然,這種學習模式在操作上具有難度,有配套師資缺乏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時刻與時俱進,特別是要明白一個好的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對中國的教師而言,我認為他們應該從其他各個省和地區挖掘更多的優秀教學實踐經驗。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且已經積累了很多優質的教學經驗,所以中國教師當前需要從中挑選合適的案例與最佳的實踐經驗。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教師還應該通過教育來保護自己的民族特色與文化。我與中國的中醫專家交流,看到中醫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而你們應該努力通過教育讓其走向世界。
記者:眾所周知,經費投入對于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在2012年,中國的教育經費投入已上升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這一進步影響深遠。作為泰國的著名教育學者,您可否介紹一下泰國的教育經費投入是如何分配和落實使用的?
維塔亞:我們認識到,教育關系著現代化,所以我們必須首先開發人力資源。因此,在“二戰”后,泰國的大部分教育經費投入是以獎學金的形式將泰國學生送到發達國家接受優質教育,例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這些學生回國后會貢獻于國家的建設,有些甚至成為國內的領導階層。當然,“欲速則不達”,這是一步步進行的。隨著泰國經濟的增長,我們增加了教育投入,特別是我們有了國家教育委員會之后,在國家層面對基礎教育等領域進行了投入。而且,我們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投入等。這些投入一直持續到現在。
記者:在21世紀,我們需要可持續發展,那么從教育角度看,未來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
維塔亞:首先,教育對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我們看問題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須是持續性的。其次,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更加關注環境。環境和自然資源等是有限的,特別是為了改善環境,我們已經浪費了很多錢和時間,而應對這些問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育,即教會學生怎么面對并處理環境問題。而且,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強調工業化,更關注經濟增長而非如何使之持續增長。因此,我們需要把教育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力量。最后,我們應該讓年輕人學會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觀點,學會團結合作的精神,學會真正理解他人。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