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外媒稱,11月11日中國“光棍節”(也稱“雙十一”)當天,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銷售額達到93.4億美元,全面打破銷售紀錄。
據歐洲新聞社北京11月11日報道,2013年“光棍節”,阿里巴巴的銷售額約為57.5億美元。因此,阿里巴巴今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2.4%。
阿里巴巴表示,占“光棍節”總銷售額42.6%的交易是通過移動終端完成的。
通過公司旗下包括淘寶、天貓和全球速賣通在內的不同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在“雙十一”共處理了來自全世界21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78億筆訂貨單。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陸兆禧對于“光棍節”的銷售業績感到十分高興,特別是被全世界移動終端交易量的上升趨勢所鼓舞。
公司創始人馬云則表示,他相信與情人節相對應的中國“光棍節”在5年內將成為一個全球性節日。他還表示,阿里巴巴與美國的蘋果公司保持著接觸,目的是確定可能與對方進行合作的領域,包括支付系統的研發等。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稱,11月11日是中國的“光棍節”,這是個非正式節日,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群中國大學生開的玩笑。據說學生們會在這天早晨吃四根油條和一個包子,油條的形狀像“1”,包子代表“11.11”里的“.”。
在過去幾年里,“雙十一”迅速演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購物節。中國在線零售商阿里巴巴從2009年開始推出“光棍節”促銷活動。但是,“光棍節”并不總是充斥著物質主義。它最初是一種網絡時尚,年輕人在這一天拿自己的單身現狀開涮,借機發泄一下。
“光棍節”理念走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單身人士承受著巨大壓力。一方面,他們面臨伴隨著中國經濟現代化而來的職業和社會負擔。另一方面,他們不得不應付父母關于婚姻、性別和家庭的傳統觀念。以下是中國單身人士值得同情的五個原因。
1.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和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相結合產生嚴重后果,導致女孩短缺幾千萬。據統計,中國現在的男女出生比例為118:100,不少中國年輕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被稱為“光棍”。
2.大規模地向城市遷移
近些年,數億人離開農村擁入城市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計劃到2025年再讓2.5億人進入城鎮,相當于每天約6萬人。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拋棄了一些農村傳統價值觀,轉而接受城鎮文化——包括晚一點結婚是很正常的。他們還會為了學習和事業而推遲結婚。
3.房價飛漲
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有房仍然是結婚的前提條件。但近些年中國財富的激增和其他投資途徑的缺失導致該國樓市行情高漲,房價不斷創歷史新高。于是年輕人只好推遲結婚。
4.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
中國雖然不缺少就業崗位,但年輕人想要的是政府部門或知名企業里的白領職位。此外,中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從1999年的不到100萬上升到接近700萬,這造成了他們就業難、漲薪慢,促使一些年輕人推遲婚期。
5.女性的新角色和關于女性的老觀念
由于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和關于女性的傳統看法,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高和事業上比較有成就的女性會面臨擇偶困難。中國人把受過良好教育、年齡超過27歲卻仍未結婚的女性稱為“剩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