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96工作制又“火”了。據報道,在程序員圈子里頗有名氣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意為“工作996,生病ICU”。“996”即許多企業的程序員工作狀態,從上午9點干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在中國互聯網巨頭們大肆鼓吹起996工作制的合理性、優越性的時候。小編覺得應該給大家補上一堂歷史課:有關工作時間,有關“八小時工作制”。
歐文的創舉
1750年后,英國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是工業革命的時代:一連串技術革新接踵而至,產量大幅攀升,世界貿易重現活力,城市人口持續飆增。1799年9月30日,一位名叫羅伯特歐文的28歲年輕人幸福地迎娶了他的妻子,卡洛琳戴爾。那時他們還不知道這場婚姻的意義——它拉開了一場拯救千萬工人和兒童于水火的社會運動的大幕。婚前兩個月,羅伯特正式從他的老丈人手里買下了這家紡織廠,并于1800年1月成為紡織廠的經理。
當時的紡織廠是英國最大的棉花紡織廠之一,光是相關工作人員就有2000人。這2000人里,竟然有500人是五、六歲時從愛丁堡和格拉斯哥的救濟院和福利機構帶來紡織廠的童工,可見當時使用童工的情況有多么嚴重——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需要在工廠工作了。
更慘的是,這些工人不僅活得沒有尊嚴,更被無良的資本家當做傻子來忽悠。當時的資本家發明了自己的代幣,類似于今天的代金券。當他們要給工人發工資時,經常不發錢只發這種代幣,而這種代幣只能在資本家自己設立的代幣店里買東西,在外面根本沒有任何流通和貨幣價值,而資本家更是在自家的代幣店里供應假冒偽劣商品,并收取最高價格。用各種手段剝削工人的價值。
1810年的某天,羅伯特石破天驚地提出在自己的紡織廠工人每天工作10小時的舉措。為什么說這個舉措石破天驚呢?因為當時工人和童工普遍每天的工作時間從10小時到16小時不等,每周的工作時間通常是6天。羅伯特提出每天只工作10個小時,相當于讓工人生生少干6個小時,近40%的工作量。
提出“三八”口號
1817年,羅伯特接受了社會主義,同年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再次發布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十小時太長了,我看要不每天工作八小時吧。他甚至給自己的目標起了一個在當時人看來如發瘋一般的口號:八小時勞動,八小時娛樂,八小時休息。在羅伯特看來,這樣分配的時間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每一個人的權利。百多年后的今天,早已將這一口號視為日常慣例的我們不該忘記,八小時工作制最初正是由這樣一個超越時代的“瘋子”向整個不合理的世界發出的厲聲控訴,向所有受剝削的工人展示的美好藍圖。
然而需要注意,羅伯特的確是八小時工作制的提出者,但真正將這一制度落實到所有人依靠的卻是廣大工人群眾和工會的持續斗爭。從1838年到1848年的整整十年間,英國掀起一場要求社會政治改革的群眾運動,史稱“憲章運動”,而工作時間正是這一運動中的抗議話題之一。這一抗爭是如此艱苦卓絕,以至于直到羅伯特提出八小時工作制三十年后的1847年,英國的婦女和兒童才被“準許”每天工作10個小時。
兩百年的抗爭
眾所周知,“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為了紀念1877年5月1日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工人總罷工而設立的。不過,美國工人的這次大罷工倒不是為了爭取這一天假期,而是爭一種今天看來更基本的勞動者權利——八小時工作制。
不過,聲勢浩大的五一大罷工是否真的給美國工人爭來了“八小時工作制”呢?這實在很難說:的確,在工人的龐大壓力下,美國政府迅速推出法案,規定企業需執行八小時工作制。但問題是這紙法令很難落到實處——與籠統的法律相比,企業主們永遠是精明而狡猾的,在法案推出后,很多工廠迅速推出了“計件工資”制度,即你能拿到多少工資,是按完成多少工作量來結算的。在這種制度下,你可以每天只干八小時,但代價是能拿到的工資根本不夠養家,所以大多數工人到頭來還是得被迫“自愿”加班,以便填飽肚子。
1866年,國際工人協會在日內瓦的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要求,宣布“對工作日的法定限制只是一個初步條件,沒有這一條件,所有進一步改善和解放工人階級的努力都必須以失敗告終”,并且“代表大會提議將工作日的法定限制定為八小時”。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一項《工作時數(工業)公約》,決定適用每天8小時工作制或每周48小時工作制的原則。
從1810年羅伯特提出工作時間10小時開始,一直到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公約制定。一百多年的抗爭再到今天,累計兩百多年的抗爭,才贏得了8小時工作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