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辦公廳等8部門發文,正式啟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新的信用平臺對所有家政企業、服務員和消費者開放,不設任何門檻,鼓勵更多企業和服務員加入平臺,并引導消費者優先選擇信用記錄良好的家政服務企業和家政服務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提高,雇傭家政人員的家庭越來越多。然而現實中,家政服務行業幾乎沒有準入門檻,同時由于缺少專門性的法律法規約束,超過3000萬的家政從業人員有些魚龍混雜,由此也滋生了一些問題。
比如在此前的新聞報道里,就曾出現過家政服務人員隱瞞身份信息,不履行合同內容,甚至盜竊、傷害雇主的情況。而一些中介機構為了賺取傭金,對于家政人員的相關情況往往不聞不問,甚至可能幫助其隱瞞“前科”。此類事件頻發,讓不少雇主提心吊膽,覺得找到一個好的保姆真的要靠撞大運、燒高香。
基于此,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的出現可謂正當其時。據報道,目前該平臺已歸集1萬余家企業的信用信息和800余萬條家政服務員的信用信息。雇主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輕松點一點,就能看到各地家政服務企業和家政服務員的信用信息,并且是全國范圍內的共享和隨時更新。
對包括中介在內的家政服務企業來說,如果他們刻意隱瞞所屬家政人員的信用信息,一旦遭投訴或查處被記錄在案,那么信譽、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對家政人員來說,業務能力強、品行記錄良好的人,更易被消費者和家政服務企業選擇,也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如果信用差或有刑事犯罪記錄等,則可能會被行業淘汰出局。而對雇主來說,在相關授權情況下通過平臺查看家政服務人員的信用信息,可以增加對家政服務人員的了解和信任,進而實現用得踏實、放心。
家政信用信息平臺提供了各方相互監督的網絡空間,期待其在促進行業誠信和規范的基礎上,推動家政服務行業走上更健康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