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2013年人才招聘計劃
所在地區:四川省 / 綿陽市 更新時間:2012-10-30
- 性質:普通本科院校
- 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冊:未填寫
- 規模:10000人以上
- 所在地區:四川省 / 綿陽市
- 添加時間:2012-10-30
招聘職位 |
招聘人數 |
工作地區 |
學歷要求 |
刷新日期 |
截至日期 |
教學科研
|
15人 |
四川省 / 綿陽市 |
碩士 |
2012-10-30 |
2013-10-30 |
簡介
蜀山峻秀,涪水含章。西南科技大學位于大禹之鄉、李白故里、人杰地靈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校址為原清華大學綿陽分校。西南科技大學溯源于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創辦的四川江津窯業技術學校與四川省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歷經風雨、幾經搬遷,學校發展成為: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確定的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地區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新增博士學位授權建設學校,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具有開展留學生教育及接受外國留學生資格。學校實行國家部委與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
學校校園占地4088畝,學校校舍建筑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碧水環繞,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學校現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學生3萬余人,設有國防科技學院等17個學院(部),在工學、農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72個本科專業、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工程碩士(13個工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翻譯碩士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4個學科方向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現有國防基礎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防緊缺專業1 個、國防重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校級科研機構2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四川省精品課程36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2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余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700余人,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17人,有一批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扎根西部,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理性、開放包容、彰顯卓越"的辦學理念和"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建校、和諧興校"的辦學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艱苦奮斗,拼搏創新"的校園精神與"厚德、博學、篤行、創新"之校訓。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推進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學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長任董事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等36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參加的校董事會。學校從董事單位聘任了一批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與董事單位共建共享實驗室17個,通過資源共享、聯合辦學,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會成員的共同發展,形成了"共建與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的鮮明特色。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30余所國外及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聯系,在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國際化開放辦學渠道日益廣泛。近年來,學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資助的"中國西部遠程教育項目" 、歐盟資助的"低成本廢水處理技術高等教育與培訓模塊的開發"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水平、科技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
學校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在非金屬礦產資源和生物質資源開發、先進建筑材料、核廢物與環境安全、機器人技術、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特色與優勢,并設有經科技部、教育部批準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十五"攻關、國家"863"、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防科技基金、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360多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部級等獎勵350多項。
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學校近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都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學校機器人小組在2004年7月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冠軍和最佳技術獎,同年9月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奪得亞軍和最佳技術獎。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