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進行中,歡迎投遞簡歷,截止日期為:2013-11-08
- 招聘職位:專業教師
- 招聘單位:中共江西省委黨校2013年人才招聘信息
- 職位類型:全職
- 薪金待遇:面議/月
- 招聘人數:9 人
- 性別要求:不限
- 學歷要求:碩士
- 工作地區:江西省 / 南昌市
- 所屬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工作經驗:1-3年
- 查看次數:次
- 發布日期:2012-11-08
- 刷新日期:2012-11-08
- 截止日期:2013-11-08
職位描述
博士35歲以下,碩士27歲以下,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放寬。
報名辦法
1.報名者需提供資料:學歷、學位證書(2013屆畢業生提供畢業生推薦表),個人簡歷(注明配偶情況),科研成果材料,近期免冠照片2張(含電子版),全身照電子版1張,本人要求及聯系方式等。
2.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13年2月28日
聯系方式
簡介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是江西省培訓輪訓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中共江西省委黨校于1950年4月建校,江西行政學院于1981年12月建院。2001年8月1日校院合并,按“一校兩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體制運行,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列黨委序列。現校園面積692.3畝,其中南區(原省委黨校)75.2畝,主要開展領導干部培訓,北區(原行政學院)617.1畝,主要開展高職教育。
學校領導體制為校務委員會制。省委副書記尚勇兼任校長,陳春明任常務副校(院)長,許曉明任巡視員,曾志剛、袁小平、楊超、羅志堅、廖清成任副校(院)長,莊小琴任副巡視員。全校共設35個處級機構和機關黨委(其中教研部門11個、教輔機構6個、參照管理處室19個),現有在編教職工457名。
建校六十一年來,已培訓輪訓各類主體班和專題研討班學員9萬多人次,培養研究生43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7140人,高職教育畢業生5000余人,函授大專、本科學員14萬余人。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贛大局,緊密結合干部隊伍建設實際,以爭創一流省級黨校為目標,積極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訓新路子,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省委書記蘇榮致省委黨校60周年校慶的賀信中指出:“省委對黨校工作是滿意的,對黨校這支隊伍是完全信賴并寄予很大希望的。”
省委高度重視黨校工作
省委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黨校工作。《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頒布后,省委、省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支持幫助省委黨校解決了四大問題:一是補足了函授教育停辦后的經費缺口,大幅度增加了財政撥款;二是增加了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數;三是立項興建學員宿舍樓和教學大樓;四是將教職工納入省級公費醫療統籌。
確立爭創一流黨校奮斗目標
根據省委2003年提出的“落實‘大培訓’、黨校‘創一流’”的要求,省委黨校確立了“教學立校、科研強校、人才興校、依法管理治校、改革開放活校”的辦學思路,引導教職工和學員共同追求一流理念和目標、一流教學和科研、一流人才和隊伍、一流管理和服務、一流機制和環境。經過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連續六屆被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連續七屆獲“省直機關文明單位”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平安單位”和“園林化單位”。
深化以培訓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改革
圍繞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省委黨校近年來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訓什么”的原則,加強需求調研,建立培訓需求定期調研制度和動態反饋機制;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專題更新率保持在30%以上;拓展現場教學,建立和完善革命傳統教育、國情省情教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國防教育等教學基地,并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等教學重點,設立了省內社會教學點;改進培訓方法,重點探索了“項目制專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專題研討、專家講授、省內調研、異地培訓、撰寫調研報告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江西紅色資源,創新黨性教育內容和形式。目前正著力打造網絡輿情引導、應對突發事件、城市建設和管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等四大培訓品牌。
努力拓展開放辦學渠道
省委黨校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培訓資源,不斷深化國內國際合作與交流。國內合作方面,與部分兄弟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等互設了培訓基地,合作開展異地培訓。國際合作方面,與美國喬治亞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已長達8年,連續舉辦了8期江西省領導干部公共管理—政府能力建設專題中美研修班。同時,利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平臺,積極參與中歐(洲)公共管理項目、中加(加拿大)可持續發展項目、中德(德國)應急管理項目等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初步走出了一條“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辦學之路。
大力推進“四大工程”建設
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啟動了人才工程、重點學科工程、教材工程、后勤服務管理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按教研工作業績算出一個教授”的職稱評審機制,促進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現有正高人員33人、副高人員82人,博士和博士生2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3人、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9人。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選人用人機制,實現從“伯樂相馬”到“賽場選馬”的轉變。三是完善了科研激勵機制,調動教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2002年以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國際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20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50余部,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西省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四是建立健全了學員管理制度,完善了后勤保障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促進管理和服務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