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進行中,歡迎投遞簡歷,截止日期為:2022-09-28
- 招聘職位:海洋養殖設施與智能裝備研究崗
- 招聘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職位類型:全職
- 薪金待遇:1萬以上/月
- 招聘人數:1 人
- 性別要求:不限
- 學歷要求:博士
- 工作地區:廣東省 / 廣州市
- 所屬行業:農業/漁業/林業/牧業
- 工作經驗:不限制
- 查看次數:次
- 發布日期:2021-09-28
- 刷新日期:2021-09-28
- 截止日期:2022-09-28
職位描述
崗位任務:負責漁業設施及裝備的信息智能化技術研究及開發應用,包含深遠海養殖智能監測,信息化管理系統開發,海洋養殖設施與智能裝備開發等內容。
專業要求:信息與通信工程(A0810)、控制科學與工程(A081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A0812)等相關專業。
待遇:事業單位編制,工資和福利待遇按國家和廣東省有關規定執行,給予每名(35歲及以下)新進所博士研究生發放安家費10萬元人民幣。
聯系部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工程研究室
團隊介紹:離岸網箱養殖裝備與工程團隊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創新團隊,目前在研包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重點研發基金項目多項,歡迎有志于網箱養殖科學研究的人才加入!
聯系方式
簡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我國南海區域從事熱帶亞熱帶水產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水產高新技術和水產重大應用技術研究的公益性國家級科研創新機構。現有在職人員309名,其中,高級研究人員123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2名,博士生導師14名、碩士生導師69名,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名。
所內設有漁業資源研究室、資源養護與海洋牧場研究室、漁業環境研究室、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漁業工程研究室、漁業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等7個研究室,以及漁業信息中心、南海漁業戰略研究中心、調查船基地、深圳試驗基地、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海南)、花都試驗基地、珠海試驗基地、北部灣海洋漁業研究中心(北海)、廣州海鷗島河口試驗基地。
依托所建有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業資源分技術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外海漁業開發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農村部南海區海水養殖病害防治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南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農業農村部斑節對蝦遺傳育種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南海水產育種創新基地、農業農村部華南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水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廣州)、農業農村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農業-164號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東省水產品精深加工及副產物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網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海洋生物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海洋牧場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網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海洋休閑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38個部(省)、院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野外臺站。
全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漁業生態環境、水產健康養殖、遺傳育種、生物技術、水產病害防治、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漁業裝備與工程技術以及漁業信息等10大領域。
建所以來,承擔370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級獎勵16項,省、部級獎勵300多項。突出成果有《四大家魚人工繁殖》《大珠母貝人工育苗與插核珠技術》《“南海貽貝觀察”體系的研究》《廣東省海島水域海洋生物和漁業資源調查》《鯔魚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研究》等。
2016-2020年,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類科研項目共82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7項、省部級項目626項;獲得各級成果獎勵42項次,其中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發表學術論文1689篇,其中SCI/ EI收錄697篇(其中一區SCI 135篇),出版專著36部;發布國家、行業、地方等各類標準28項,獲授權專利472件,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事業單位。
出版核心學術期刊《南方水產科學》,擁有華南地區貯藏量最豐富的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現有千噸級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南鋒”號、300噸級漁業資源調查船“中漁科301”號。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