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山東棗莊學院
- 性質:高職院校
- 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 注冊:未填寫
- 規模:1000-9999人
- 所在:山東省 / 棗莊市
簡介
棗莊學院位于棗莊市市中區北郊,九龍山南麓,郭村水庫之畔,依山傍水,風景獨好;建筑錯落有致,新老校區渾然一體。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讀書治學的理想之地。
棗莊學院的前身是1971年創立的棗莊市教師進修學校,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棗莊師范專科學校,1999年棗莊電大、棗莊教育學院并入棗莊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改建為棗莊學院。
特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數學家、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王梓坤先生為名譽校長。
學校占地面積1083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7000萬元,圖書108萬冊;設有文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光電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體育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傳媒學院等16個院,35個本科專業,34個專科專業;教職工988人,其中專任教師653人,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388人,在讀碩士、博士教師118人,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258人,省市兩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有來自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外籍教師多名;在校生來自美國、韓國和全國24個省13000余人。
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八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十所大學建立了友好關系。與澳大利亞南岸技術學院、加拿大聯邦技術及應用學院舉辦了合作辦學項目,與澳大利亞南岸技術學院、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學院、日本清風工科情報學院、韓國馬山大學、韓國平澤大學實現了互訪,還與韓國平澤大學達成了互換留學生的協議,目前雙方已有多名學生正在對方學校學習。
現有省、校兩級重點學科11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5個;第一批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現與聊城大學聯合開展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與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工作。
近年來先后承擔了一批國家973科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教育規劃課題、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山東省博士基金項目。教師發表學術論文36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0余部,獲得國家專利成果40余項,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高級別科研獎勵多項。建有“墨子研究院”、“學習科學研究所”、“運河文化研究院”、“古文化研究所”、“煤化工學院”等科研院所多個。
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把教學質量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連續三年保持在50%以上,近年來考入國家“985”高校的學生占考取研究生的四分之一,多名學生被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錄取。畢業生質量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涌現出了“考研、選調生、公務員”連中“三元”的畢業生潘柳欣同學。
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內涵提升、質量立校,科技強校、服務地方,錯位發展、特色辦學,擴大視野、國際化辦學”的辦學理念。明確了“服務地方,特色發展”的辦學定位:在辦學模式的區域定位上,堅持地方性;在辦學目標的價值定位上,堅持有特色;在人才培養的規格定位上,堅持應用型。確立了“啞鈴式”的發展戰略,走“兩頭發展,中間緊縮”的發展道路(“兩頭發展”,是指學校事業的發展要分兩頭,“前一頭”是指前向一體化戰略,大力加強學科建設,積極發展本科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爭取舉辦研究生教育,鞏固和提高本科生的考研率,在部分科研領域,做好基礎理論的研究,努力實現“三高計劃”。即向上發展,可謂“頂天”。“后一頭”是后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戰略,大力發展適應棗莊經濟社會需要的應用性學科,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網絡教育和職業技能化的短期教育與培訓,整合區域辦學資源,擴大區域辦學市場的占有率,為地方提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加強學生的應用型技能的實訓,即向下發展,可謂“立地”。“中間緊縮”,是指學校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傳遞信息,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與追究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辦學效益,逐步實行“扁平化”管理)。秉承“兼愛、尚賢、博物、戴行”的校訓,教學、科研、育人、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學校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學校以其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先后榮獲“棗莊市突出貢獻單位”、“山東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省級“花園式單位”;連續12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1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連續16年保持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榮譽稱號。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