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消息,10月12日,“無畏挑戰 勇往職前”——2022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會在上海建橋學院舉行。本場招聘會是上海今年舉辦的首場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標志著對全市2022屆高校畢業生集中就業服務的正式啟動。
本次招聘會匯集了中國商飛、上汽通用、上港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醫藥集團等980家用人單位進場招聘,提供崗位2800余個,招聘需求人數25000多人。其中,長三角地區企業40余家,臨港新片區單位80余家,重點單位160余家。風雨交加,活動進場學生數仍達14000余人。招聘會還采用“線上+線下”形式同步舉行,無法到場的畢業生,也能在線同步求職,瀏覽招聘會所有單位的崗位信息,投遞簡歷。
共建生態圈 政企校就業聯盟一體化
今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去向落實率在全國各省市中繼續領跑。為實現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目標,政企校多方強化政策協同效應,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擴大崗位供給。
上海市教委在就業工作方面主動對接,協同發展就業長三角一體化生態圈。除了與會長三角地區企業較往年有所增長,招聘會當天,啟動長三角地區畢業生供需云平臺。該平臺融通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地區的就業信息數據,應屆生可通過平臺投遞簡歷,實現長三角地區“云應聘”。該平臺也是繼長三角三省一市就業指導中心在今年4月建立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聯盟后,共同驅動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實現全面信息化、數據一體化,為長三角就業工作的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的又一舉措。
“五大新城”政府共同參與,建立優質人才蓄水池,開拓自貿區人才戰略的新境界。此次招聘會上,舉行“研習坊優質合作園區”頒授儀式。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與臨港自貿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深度合作,打造研習坊活動品牌,建立了自貿區保稅區實習見習基地,為自貿區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此外,奉賢區作為上海南部的重點發展區域,近三分之二的區域納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奉賢出臺了“1+10+X”系列人才政策,為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長三角一體化、浦東引領區、臨港新片區、五大新城建設,政策的疊加效應也為臨港高校的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上港集團勞動人事經理管年表示,此次集團提供6大類優質崗位,年薪基本高于10萬,現場收到近300份簡歷多來自臨港高校。臨港高校學子也表示,臨港新片區人才落戶政策、未來發展前景及宜人的生活成本,成為自己工作地首選。
職業生涯從入校啟蒙到終身規劃
生涯規劃與體驗教育,不僅只應該面向準備踏入職場的應屆生,而應該往兩端延伸。招聘會上,簽署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戰略合作備忘錄。這家“另類”銀行集存儲、整合學習經歷于一體,服務于上海市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需要,能夠消除校園“圍墻”,將學生的求學經歷與工作經歷連接起來,助力畢業生終身學習,應對不斷變化的新興行業與崗位要求。
高校也要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引導大學生在校期間調整專業學習方向,將就業磨合期提前到在校期間。位于臨港新片區的舉辦方上海建橋學院,是上海民辦本科教育轉型發展的標志性學校,也是上海“促進就業先進集體”。該校學生的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8%、簽約率90%以上,本市就業的學生占比已經超過70%,長三角地區就業學生占比超過85%。今年,該校應屆生約6000人,就業率略高于往年,為98.75%。為了確保畢業生都能得到精準高效的就業服務支持,學校把學生就業和人才培養有機融合。
上海建橋學院物流專業學生表示,大一、大二期間,學校提供職業測評、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課程,為自己了解的行業啟蒙,打消職業迷茫;大三期間,學校設置企業開放日,學生可以走進專業企業,了解辦公環境與工作流程,創造了與企業相互了解交流的機會。大四階段,學校舉行招聘會,提供面試指導、簡歷指導,內部宣講會等,并線上推送企業招聘信息,確保畢業生都能得到精準高效的就業服務支持。
企業用人需求增長 應屆生轉變就業觀念
從此次招聘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來看,疫情常態化下企業用人需求高于去年。文化藝術IP內容運營商——品源文華除了面向應屆生提供7000-7500 元/月的招聘崗位,還可以日薪150-250元/日的薪資為在校生提供“線上”實習崗位。
相比以往,應屆生對薪酬待遇的要求和對崗位的預期更趨于理性。上海電機學院電氣工程專業的研三學生,在招聘會前更傾向投遞研究崗位的高薪工作,在與企業面試交談后,也愿意“先就業”再“擇業”,降低自己的薪資期待。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指出,上海市將與其他兄弟省市共同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與企業人才需求雙向對接,加強創新型人才在行業、領域、區域間優化配置,全方位幫助“五大新城”構筑人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