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勞模工匠技術服務隊,梳理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資源庫,健全勞模工匠與企業兩端供需匹配機制……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總工會通過常態化開展勞模工匠入企服務,在幫扶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進一步打響了工會工作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美譽度。自全省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以來,慈溪市總工會積極響應,在優化“企業點菜、勞模工匠做菜、工會送菜”服務流程的基礎上,結合省委“新春第一會”提出的全面加強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要求,搭建了一個勞模工匠技術服務的示范平臺。
推動“大師課”走進中小企業車間
“各位大師,可盼到你們來了,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3月22日,在麗水市景寧縣浙江浩南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企業技術人員圍繞著前來幫扶的慈溪市勞模工匠技術服務隊進行手把手實踐學習。據了解,該企業之前一直遭遇沖壓模具應用和產品沖壓成型困難等方面的難題,求助無門,聽說可以向慈溪市總工會“點單下菜”,邀請全國級的勞模工匠前來解決,心里一直盼望著這一刻的到來。
通過認真討論,服務隊對該企業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和解決思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該企業技術人員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點、提升技能水平,服務隊還向幫扶企業贈送了模具機械等方面的書籍,幫助更多職工提升專業素養。隨著慈溪市總工會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以來,像這樣走進中小企業車間的“大師課”,已經越來越多。
“我們服務隊已經開展了11場技術服務,共計幫扶企業22家,共有32位勞模工匠參與我們的服務活動,大家發揮各自特長,先后為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39項,涉及到生產工藝、電焊、自動化改造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全國勞模、慈溪市勞模工匠技術服務隊隊長萬亞勇說。
讓“新質生產力”隨專項行動一起蔓延生長
“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的意義,不只在于行動本身,更在于行動帶來的‘蝴蝶效應’。”慈溪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進入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勞模工匠自身也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新技術,還有一些企業因為一次“緣分”就跟勞模工匠所在的企業結成了合作伙伴。
“有一次,麗水蓮都區浙江乾麟縫制設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帶著7名職工來我們公司參觀學習。”萬亞勇告訴記者,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服務,他們和很多企業以及技術人員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服務隊甚至還自發為一些企業捐書,幫助他們建立職工書屋。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激發下,以勞模工匠為代表培育的“新質生產力”也隨著一次次行動蔓延生長開來,為更多企業、更多行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據慈溪市總工會統計,僅萬亞勇一人就已先后在省內進行技術服務20余場,解決技術難題100余個,服務職工5000余人,并開展公益培訓16次,為46家企業培訓人才290余名,累計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發揮勞模工匠在共同富裕進程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資料顯示,慈溪市勞模工匠技術服務隊近年來的幫扶足跡大多集中在山區和海島26縣。“2022年浙江省總工會決定開展勞模工匠助力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活動,我也被聘請為裝備制造隊(麗水方向)隊長和景寧工作站站長。”萬亞勇告訴記者,經過多次服務,他確實發現并幫助解決了幫扶企業存在的不少問題。
“最突出的兩個問題是生產設備不夠先進和技能人才不足。”萬亞勇說,很多幫扶企業沒有高端的數控設備,難以滿足一些高強度、高速度、高精度的需求,而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技能人才的缺乏也導致產業轉型升級缺乏必要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后勁不足。為了進一步發揮勞模的示范帶動作用,作為省人大代表的他還將一紙《關于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麗水市)的建議》帶到了今年1月份召開的省兩會上,以期引起更多社會面的重視。
“助力共同富裕,勞模工匠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慈溪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慈溪市總工會將繼續扎實推進“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力求推出更精準、更高效的技術服務,助推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