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猜一下,這個3克重的玻璃珠,能夠拉出多長的玻璃絲?”近日,在山東省泰安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暨重點產業鏈全員創新交流研討會上,來自泰山玻纖的李偉介紹起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通過對玻璃纖維拉絲工藝進行上百次的改良,一顆3克重的玻璃珠可以拉出一根100公里長的纖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泰山玻纖是泰安市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的“鏈主”企業,依托當地堅實的產業鏈支撐和良好的創新創造環境,泰山玻纖取得了一系列科研突破。
近年來,泰安市錨定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目標,聚焦“441”現代產業體系,組建了醫藥及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等11條產業鏈。泰安市總工會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深化“產改”,通過建強政策激勵鏈、數智賦能鏈、成長平臺鏈,有效激發產業工人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協同發力,構建政策激勵鏈
“共享工匠學院提供了系統的課程教學,我收獲很大,每個月工資也漲了500元。”華航國際物流發展(泰安)有限公司楊中美作為共享工匠學院“電子商務師培育”計劃的900余名學員之一,在泰安市共享工匠學院完成社會評價,晉升技術等級。
今年,泰安市總強化與人社部門協同,由共享學院牽頭開展全市企業自主評價、社會評價,賦能技能工人與企業共同成長,并以此為切口,構建勞模工匠和技能人才創新培育政策體系。
泰安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推動校城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成立了校城融合發展領導小組,不斷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推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出臺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政策,駐泰技工院校與重點產業鏈企業聯合開設玻纖班、特鋼班等“訂單班”“冠名班”15個,催生出校、企、醫、政醫療器械創新聯盟,實現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新技術的快速高效轉化與推廣。積極探索“校鏈企”融合發展新路徑,確定了產業人才培育、智力成果交流、要素資源共享、產業項目共建等四個方面12個方向的具體合作模式,推動駐泰技工院校與重點產業鏈企業共育產業急需技能人才。
此外,泰安市圍繞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出臺“支持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支持引育高層次技能人才”“支持建設高水平技能平臺”等多項支持政策。建立“岱宗人才庫”,對符合條件的產業人才建檔立冊,發放“泰山人才金卡”以及《泰安市高層次人才證書》,配備服務專員,落實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貼心服務,暢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
打造數智賦能鏈
近年來,泰安將做強做大數字經濟產業鏈作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重點,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泰安市總積極投身數字經濟“主戰場”,打造泰山數字經濟工匠學院。學院以企業數字化賦能、AI賦能、軟件工程師、數字技能培訓為板塊,建立4項數智化培訓課程。構建“1+13+N”協同育人機制,聯合13所高校,以及中國重汽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共同搭建數字人才培養培訓平臺,形成“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多方聯動的培養鏈條,為數字人才建立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
泰安市總還建立了專家導師團隊“數字問診”機制,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勞模工匠、產業鏈專家等進企業、入車間,聯動進行“把脈問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AI大模型對學員學習行為、崗位需求及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對線下授課內容進行動態調整。
“我們建立了‘5+15’特征和數據畫像體系,對勞模和工匠人才實施數字化管理使用。學院建成以來,開展線下數字技能培訓、線上直播課堂;開展‘送技上門’100余次,服務34家企業,培養企業‘AI能手’267人。”數字經濟工匠學院院長王翀介紹說。
截至2024年底,泰安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1.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由2021年的40.6億元,增長到162.3億元,占本市GDP比重由1.35%提高到4.48%。泰安入選“全國數字經濟百強市”,成功爭創“全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搭建成長平臺鏈
“鏈”上人才還需在比賽上“練”,競賽中“顯”。泰安市總大力組織勞動競賽活動,促進技能人才不斷脫穎而出,推動職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組織開展“登高望遠開新局·奮力爭先譜新篇”創新創優勞動競賽。該系列競賽圍繞重大部署、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設置38項競賽項目,參賽職工2.7萬人次。
泰安市總還聯合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等部門開展“技能興泰”全市職業技能大賽。探索建立“一賽一授權”競賽評價模式,完善為技能競賽獲獎選手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待遇落實制度。通過一系列競賽,目前已選拔高技能人才9000余名,“技能興泰”競賽品牌持續升溫。
如今,11條產業鏈攀“高”逐“新”、向“質”圖強,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目前,泰安市有國家級單項冠軍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4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85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
“人才是現代化強市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創新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泰安將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和數字經濟等未來產業,努力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轉化落地一批具有產業引領性的科技成果,以‘鏈式發展’激活聚變效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泰安市委書記楊洪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