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6日從高新區了解到,該區整合多方資源,建設了12處“媽媽小屋”和8處勞動者服務站,共計20個愛心驛站,為廣大職工群眾提供了更加貼心、便捷的服務,切實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區,高新區建設的“媽媽小屋”已經投入使用。這些小屋配備了嬰兒床、沙發、微波爐、幼教圖書等母嬰用品,整潔舒適的休息環境,為寶媽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休息場所。市民祁雙雙說,平時帶孩子來公園玩,照顧孩子不太方便,現在有了這個溫馨的小屋,可以休息、照顧孩子,還能和其他寶媽們交流帶娃經驗,非常方便和貼心。
高新區針對孕期、哺乳期女性的特殊需求,在城區主要辦公區、景區內建設了12處功能齊全的“媽媽小屋”。其中,兩處“媽媽小屋”被評為市級工會媽媽小屋示范點。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群團辦公室主任單勝男說,這些小屋覆蓋范圍廣,選址精準、貼合需求,使用率一直較高,每個小屋都有專人管理,衛生和安全有保障,不僅方便了職工群眾,也讓來辦事、出行游玩的媽媽們能夠解放雙手,享受舒適的帶娃環境。
除了關注女性職工的需求,高新區還聚焦戶外勞動群體,建設了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這些服務站針對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提供了桌凳、熱水、充電器等設施,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截至目前,高新區各級工會整合社會資源,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8處,累計投入資金4.9萬元,服務戶外勞動者群體4萬余人次,其中一處站點被評為“省級最美戶外勞動者站點”。
“高新區將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各類驛站高質量建設、高水平服務,讓‘小驛站’傳遞‘大溫暖’,讓眾多職工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貼心的服務。”單勝男說,該區將著眼于繼續提高愛心驛站的使用率,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高新區在“媽媽小屋”與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建設方面的積極探索,不僅提升了服務水平和質量,也展現了城市文明和社會關愛的溫度。記者了解到,未來一段時間,高新區將繼續在服務創新方面不斷發力,為廣大職工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