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發明專利申請國”,2012年12月11日,這個消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該組織發布的《2012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來自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52.6412萬件,繼2010年超過日本后,2011年又超過美國的50.3582萬件。”
“發明專利申請量并不是我國創新能力強的指標,我們更看重發明專利的授權量。”中國科學院大學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李順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他認為,申請量世界第一的意義不應夸大,申請量的大幅提升從一個方面說明我們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全社會專利申請的意識在增強。但同時,我們從申請總量中也看到,體現基礎性的、原創性創新的發明專利仍比較少,專利申請從數量大向質量高的轉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專利正在從“虛”向“實”轉變
說專利的“虛”,并不是說專利造假,而是由我國專利的性質決定的。在專利申報中,我國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與國外相比,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興起時間短,在前幾年,相當多的專利是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而發明專利卻很少。“就保護技術創新而言,只有發明專利才有意義。國外的專利保護主要也是針對發明專利。”李順德介紹,發明專利的特點是技術含量高、創新價值大、保護期長。
近幾年,我國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的一個顯著變化,體現在具有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有了長足的進步。2008年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以來,我國不僅在發明專利的申請量上躍居世界第一,在發明專利的授權量上也突飛猛進。2012年7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為我國第100萬號發明專利簽發證書。截至2012年10月,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3.09件。
發明專利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同樣是發明專利,近年來,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中的“含金量”越來越高。發明專利的質量有了質的飛躍。航天、深潛、高鐵等相關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專利保護屢獲突破。以航天工程為例,截至目前,有近2000件空間技術申請了發明專利。在高鐵專項工程中,軌道材料、線路鋪設、通信信號、電氣設施等相關技術上也催生了大量發明專利。
“我國發明專利的申請和授權在數量上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加大政策引導的結果。”李順德表示,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確定了“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3件”的目標,這是檢驗各地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為此,不少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對企業發明專利的申請或授權給予獎勵或補貼,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創新熱情,也因此,我國的發明專利迎來了新一輪的申請高潮。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發明專利的總體質量還需提高,在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后,還有些企業急功近利的行為。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春明表示,政府對發明專利的資助期是3年,3年后專利持有者需要支付專利維持費用。如何使政府的資助行為,成為企業自覺的行動,在維護發明專利的高增長方面,我們還需作出相當大的努力。
同時,如何推動重大發明專利的產生,如何提高全社會的創新能力,這是全社會面臨的課題。
發明專利有量更要有質
“發明專利數量上的提高,表明我國政府注意到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從政策層面上,應改變目前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導向,加大對國際專利和高質量專利申請的資助。現在的問題是,在發明專利質量的考核機制上,國家并沒出臺相關政策。”李順德說,我們國家在基礎性的、原始性的創新上還存在短板,比如汽車發動機、飛機發動機相關技術等,這些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技術專利才是真正有質量的。
他說,“當然,從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國家現在對一些技術還處于消化吸收的階段。很多也做了一些技術改進。這種發明專利有一定的意義,但真正體現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的,還是基礎性、原創性的創新,普遍使用的技術專利才有較大價值。政府在這方面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追求發明專利數量增長而忽略質量。”
對于企業的專利保護,李順德表示,“從企業的角度講,專利的本質是對技術的保護,是加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所以應以市場為導向多申請發明專利。”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