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對于不少小學六年級家長來說,懸而未決的小升初政策的等待之下,能做的就是盡量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而根據近幾年一些過來人的擇校經驗,名校對小學生素質報告書“全優”的青睞,讓眾多家長對“全優”趨之若鶩。而針對這樣的現象,日前,南京某知名小學校長撰文《“全優”的“優”與“憂”》,并專門發給了揚子晚報,在文章中質疑熱點初中在小升初擇校過程中漸漸約定俗成的“全優”登記門檻。昨天,這位校長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講述她眼中的“‘全優’之憂”。
何謂“全優”
小學生素質報告書一學期要41個優!
在這篇《“全優”的“優”與“憂”》一文中,這位長期在小學教育一線奮斗的名校校長解析了她對這幾年一個新的名詞的理解——
近幾年,南京“小升初”的家長們的希望與幸福往往被“全優”所左右。所謂的“全優”即《我的成長腳印——小學生素質發展記錄冊》上每學期的“我的學習”(二)一頁的成績均為“優”,四五年級的成績最為關鍵。這頁成績涉及到的科目有品德與社會,語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校本課程……其中每門學科有“平時”、“期中”、“總評”三欄,不包括“校本課程”有41個成績,其中語文有11個成績之多。
上面是教師版解釋,還有一個名為“一月細雨”的網友對“全優”的家長版解釋:小升初,學校要求的小升初的全優是這樣的:從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上半學期止,語數外平時、期中、期末都是優秀,為大全優;從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上半學期止,語數外總評都是優秀,稱為小全優;一般學校都是看總評的,小全優就可以了。當然,您的孩子如果是大全優,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大全優有困難,可以爭取小全優,也就是孩子的平時一定要拿優秀,期中和期末有一個為良(只能有一個良),總評還是可以為優秀的。
“全優”,意味著一個孩子在一學期里要囊括41個“優”,意味著這個孩子必須得是個全才和通才。為這41個“優”,要戰戰兢兢一個學期,如履薄冰四五個月,提心吊膽一百多天,踮著腳,捏著汗,屏著氣,是這樣的日子!
“全優”之苦
為全優,家長、學生和老師都“變了”
為了小學生素質報告書上有漂亮的“全優”,似乎人人都變了。這位校長記錄了以下自己在學期末遇到的3個鏡頭,均糾結于一個關鍵詞——“全優”。
鏡頭一:小學生每學期自己來要“優”
學期末,是老師們最為忙碌的時節,一切都在收尾。既是老師又是行政的我,還有一個個會議等著,腳不離地。會議開始,領導在布置工作,我偷偷出來倒點水,一個男孩拖著書包,手里拎著個大本子,垂頭喪氣地站在墻根,看到我出來,趕緊貼過來:“李老師,我想問問你……”說著,他舉起手中的大本子——《我的成長腳印》,我立刻明白了。“這學期,你給我打了一個良,我想……”
又是他,此情此景,我瞬時想到上學期也是這時候也是他,來找我為了“全優”理論。
我打開電腦,把這學期各項平時成績一覽表給他看:“好,你自己看吧,看看老師為什么給你個‘良’。”沒想到,他居然湊近了,仔仔細細地審視起來,并指出:“《補充習題》這項分數,我后來補過了,你沒有給我加分。”他倔強地指出。我一聽,大為光火:“好好好,給你加分,你說加多少,加了你就可以‘全優’了嗎?你這成績,老師已經手下留情了,只給你一個‘良’,你還不滿足?”
“我覺得你可以給我‘全優’的。”他依然不依不饒,頑強地爭取。“如果我給每個孩子‘全優’,那還要老師做什么?還要考試做什么?那‘全優’還有意義嗎?……”我幾乎怒不可遏,“為什么你每學期都來找我要‘全優’?”“我媽媽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
“你現在還有什么要說的?”我長長呼出口氣,覺得自己過于激動了,口氣緩和了些。他低下了頭,想說什么,又咽下去。“我還要開會,你可以自己回家嗎?”他點點頭,低低地說:“可以。”看到他如此沮喪,我又有點于心不安:“這樣吧,到家后你打個電話,或發個短信給老師吧,不然我不放心。”“好的。”說著,他更加無奈地拖著書包走出去,書包里似乎裝滿了更多的失望和委屈。
鏡頭二:校長辦公室“要優者”眾
新年后,春季學期開始了。
“請問校長在嗎?”
“什么事?”
“我是六年級畢業班的家長,想請教校長一個問題。”
“請說。”
“我孩子五年級時,美術得了個‘良’,現在我們要做材料,聽說一定要‘全優’,您能幫我們改一下嗎?我孩子一到六年級就這一個‘良’。請您幫幫忙!”
……
省略號里是作為校長苦口婆心的解釋,我想,任何一個明白事理的人都可以想象校長會說些什么。
這位家長并沒有完全死心,又喋喋不休地為他孩子的這個“良”反復解釋著,但結果可想而知。
鏡頭三:為得“優”,體育組也變成了“香餑餑”
體育組一向是家長罕至的辦公室,很少有家長主動找體育老師詢問個什么,臨近學期末,體育老師在班級里宣布了本學期同學們的體育成績,于是,體育組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你為什么給我孩子體育平時成績得個‘良’?”
“這孩子幾乎每節體育課都不遵守紀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師的話一點也不聽,也不能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那你平時怎么不找我們?”
“這位家長,我讓孩子帶過信的,不信您回家問問。”
“我不管,反正我不知道。要不,你把平時的記錄拿給我看。要是拿不出來,你就得給我改成‘優’!”
面對家長的死纏爛打,體育老師顯然不是這位家長的對手,于是他請求班主任救駕。班主任與體育組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鏖戰,終于平息了事端。家長走了,老師們好像經過一場大戰,疲憊不堪。
對話校長
給本報撰文的小學校長接受記者面對面采訪
逼孩子“全能”,壓抑個性成長
記者:您認為,為什么如此之眾的家長對“全優”趨之若鶩,如臨大敵?
校長:這問題,最可信的回答我覺得應該從家長那里來,我不是記者,沒有權利去采訪,但想到一個變通的法子,可以上網轉轉。我聽說小升初火了本地兩個教育論壇,其一是西祠的“小升初之旅”版,其二是E度教育論壇南京站的“小升初”專區。我曾進去看過,記錄了以下幾個代表性的觀點:
網友“就要小升初”:如果全優全三好,二話不說收材料;如果你沒有全優全三好,有別的過硬的證書,可能也會收;如果沒有全優全三好,有別的證書但是只是二三等獎,只能寄希望于收材料的老師了,有的老師好說話就收了,有的就是不收,還說收下也不會通知你的。網友“識圖馬兒”:綜觀各知名中學報名簡章,四五六年級三年各門功課全優儼然已成基本門檻,學校排名、各類獎項、超強特長是跨入知名學校的敲門磚。三年中獲得的硬件,以五六年級所獲最為重要,六上更甚;六下時,擇校工作已開始,遠水解不了近渴。于是乎,先知先覺者三年級左右開始“上班”,升入高年級后,雙休日不是在培訓的課堂里,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據傳,學生同時上各類奧數班,最高記錄達7個。我覺得,從這些最普通的家長心態上去了解,應該能夠明白家長為什么執著、強悍地想給孩子要“全優”了吧。
記者:“全優”對于優錄名校到底有多大功用?
校長: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理應是中學。有中學校長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教育部門現在對“小升初”選拔性考試管得非常嚴,在不能考試的前提下,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主要看校內的大考成績。小學一到三年級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優秀,關鍵是看高年級的成績,所以四到六年級拿全優中學比較看重。在知名初中的擇優門檻上,“全優”成了大多數學校選才的共識。在我看來,中學校長們的回答理論上是有道理的,但倘若“全優”僅僅作為一種評價方式,自2000年新課改以來,已經運行十多年,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為人矚目,成為小升初熱點高頻的新詞;但是,當“全優”搖身一變,成為小升初擇校的利器好法寶,它就與功利沾染在一起,也就難再出淤泥而不染。
記者:您認為,“全優”標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么?
校長:首先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失衡。目前的小升初招生模式運行下來,也出現了一些異化和畸形:第一、家長太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優質的資源,所以就要迎合名校這個所謂的標準。可是,初中面向的學生是來自各個區域的不同學校,各個區的榮譽標準不一,學科的評分也是高高低低,有松有緊,哪有絕對公平?第二、如果用所謂的全優全三好來作為選拔孩子的基本要求,后果一,家長要想方設法逼迫孩子“全能”,可是人是有個性和特長的,要求孩子個個是全能只會加劇孩子的負擔;后果二,影響小學的教育標準和教育質量。如果小學為了迎合家長、迎合中學,放松要求,把學生變成“全優”,教育的價值何在?若長此以往,出現一些校長、老師為滿足家長“要求”被綁架,弄虛作假,有違師德,那就從教育內部出現了本質問題。
記者:那么,您覺得,這一問題解決的關鍵是什么?
校長:我個人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辦好每一所學校,引導家長就近入學;任何初中不得用各種名義提前招生,從而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的公正公平。
其它聲音
不允許考試,也不允許和競賽證書掛鉤
那么“小升初”究竟看什么?
“就我了解,現實中,所謂大全優的要求在南京市是少數熱點初中,大部分是小全優,這種‘全優’門檻帶來的負面影響確實反映了‘小升初’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還并不是主流的。”采訪中,南京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表示,從擇校比例看,在南京,大部分孩子其實還是直升中學的。對于一些熱點中學來說,如何來選拔擇校生確實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小升初不允許考試,南京也不允許升學和競賽證書掛鉤,那么看小學生素質報告書成了有自主招生權利初中選拔生源的一個重要的“官方認可”依據。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會滋生一些新的問題,但是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初中身上。“小升初擇校熱,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優質教育資源不足與家長需求旺盛的矛盾。校際的差異是歷史和政策形成的,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就導致升學的競爭加大。但是這樣一種矛盾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工作者只能‘戴著鐐銬跳舞’。即使初中完全取消‘優錄’,那樣帶來的結果又會有一種新的不均衡,即學區房暴漲。小升初擇校熱最終問題的解決,在于政府要擴大優質資源,推進教育均衡,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
“對絕大多數的六年級家長而言,六年級下學期應當采取平常心的心態對待‘小升初’,不要過于緊張或過度煩惱。”南京白下區教師進修學校丁玉祥副校長表示,因為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有關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的工作意見,小升初將進一步限制擇校行為,強力推進國家規定的就近入學升學政策。從一定意義上說,2013年,抱有擇校想法和意向的六年級家長將面臨相關政策的約束。“一般各區、縣小升初招生政策的出臺大約在四五月份,家長主要需要關注媒體發布的小升初信息。”
為了保護這位校長所在學校的孩子升學不受影響,我們尊重這位校長自己的意愿,決定不公布這位校長的真實姓名和所在學校的名稱,請讀者諒解。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hnhyjq.com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