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來,紅河天第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發揮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優勢,創新模式開辦“農民田間學校”,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該學校被認定為“云南省共享農民田間學校”,學員以紅河州群眾為主,輻射整個云南省。隨著“農民田間學校”開始承接、舉辦省、州大型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加之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下的“新農具”層見疊出,對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越來越高。
“‘農民田間學校’在高素質農民培訓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缺乏資金支持,培訓設備也相對欠缺。”州人大代表白應福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如果設施完善,“農民田間學校”可以更好地發揮田間教學的作用,豐富培訓形式,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訓效果。
為此,在紅河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白應福提出《關于提升建水“農民田間學校”培訓質量的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對民營公司和培訓機構給予資金投入,完善教育培訓基礎設施,保障農民學習和實訓基本條件,鼓勵各方力量參與建設和使用“農民田間學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建議提交后,州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經過實地調研將該建議納入2023年度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辦理,安排補助經費10萬元。2023年10月,“農民田間學校”提升改造項目完成驗收并投入使用。目前,建成450平方米的教室,可容納200人同時上課,配備講臺、一體機、白板等教學工具,以及投影儀、LED電子大屏、多功能一體機等多媒體設備,建成實訓車間2個、產品試驗室1間等,實現軟硬件提升,更好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推紅河州特色農業發展,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
“提升改造后的‘農民田間學校’已培訓全省各州市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和新型農民培訓班學員830人次。”“農民田間學校”校長譚燕濱說。該校還從產品加工、包裝、市場定位和銷售等方面,為學員提供無償幫助,目前,已幫助6戶學員加工芒果干、竹筍干、土豆片、土雞辣椒醬等產品投放市場,幫助1戶學員建成蔬菜預冷庫。
提升改造后的“農民田間學校”為云南省和紅河州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不斷作出新的貢獻。2023年11月,在“農民田間學校”的幫助下,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學員李彩云成功研發即食風味南瓜干。“培訓內容都是滿滿的‘干貨’,提升了我的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李彩云說。
如今,在紅河大地,一批思想水平高、生產技術高、管理能力高的高素質農民在培訓中脫穎而出,成為紅河州創新創業的領頭雁、產業振興的排頭兵、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我對該建議的辦理結果非常滿意,希望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和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推動紅河州特色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白應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