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配把鑰匙、補條車胎、修個褲邊……城市越來越大,居民越來越多,‘小修小補’少不了。”26日,在河南洛陽洛龍區關林街道石油社區,王玉艷和記者聊起了生意經。
“配把鑰匙、補條車胎、修個褲邊……城市越來越大,居民越來越多,‘小修小補’少不了。”26日,在洛龍區關林街道石油社區,王玉艷和記者聊起了生意經。
47歲的王玉艷干裁縫20余年,頭發花白、兩手老繭,干起活來很利索。她從小喜歡做手工活,當初“找鄰居借了10元錢”闖蕩鄭州,靠著在街邊擺攤,“給兒子備下一套婚房”。
前兩年,王玉艷萌生了退意:“常年露天‘打游擊’,吃飯沒準點,寒暑天都得扛。”想到自己年紀大了,孩子有了工作,她便不想再上街出攤。
王玉艷所居住的石油社區,是一個老社區。社區黨委書記高維瑋回憶:“有一段時間,‘小修小補’確實消失了。群眾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設置專門區域、讓小手工回歸’的建議。”
為了讓這些攤位回歸生活,“小修小補”引路行動應運而生。從去年開始,洛陽市大力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支持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綜合菜市場、生鮮超市、早餐店、美容美發店、洗染店、藥店、家政服務點、金融服務點、再生資源回收點、快遞點、縫補點等進社區。
借著這股“東風”,去年,王玉艷的裁縫鋪又開業了,在石油社區內,店面七八平方米雖不顯眼,但再也不用露天“打游擊”。她告訴記者,一年時間,她的微信里“攢”下了百余位老顧客。
無獨有偶。在香榭里·陽光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培育網紅帶貨等新消費業態,幫助創業者將商品及服務信息通過線上渠道快速傳播。
“愛寶直播達人培育計劃”是該生活圈推出的一個公益項目,目前已培訓近10位“寶媽學員”。社區居民高亮亮是首批學員之一,參加了3次培訓。
高亮亮曾是一位全職媽媽,孩子上學后,她的空閑時間多了,重新就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在生活圈公益培訓師的幫助下,她從最初一竅不通的“小白”,到能獨立完成短視頻的拍攝、剪輯和發布,只用了一個多月。在直播間里,她不再緊張得手抖,面對鏡頭,能夠落落大方地介紹店鋪、展示商品、與客戶溝通。如今,她成了一名網絡主播,月收入近萬元。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方便了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鼓勵商戶創新經營品類,延伸服務鏈條,通過微小業態帶動就業;聯合社區組織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示范站”,著力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工作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智能化;針對網絡直播等年輕人喜歡的靈活就業形態,創造更多培訓和上崗的機會,讓居民在家門口“安居”并“樂業”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