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幫我追回我的辛苦錢,我要了這么長時間的錢都沒要回來,你們這么快就幫我解決了,太感謝了!”前些日子,在城關區廣武門街道綜治中心,通過街道調解,劉先生拿到追回的薪資,也發出了由衷的感謝。這正是城關區探索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路徑的一個小場景。去年以來,城關區積極探索并推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城關模式”,著力破解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難題。
構建多元共治體系
走進城關區白銀路街道的議事廳,“有話好好說、有事細細談、有理慢慢講”的字樣顯示在大廳最顯眼處,而在旁邊則懸掛了具體調解的一些流程等內容,讓調解雙方來到這個環境中首先就能很清晰地了解到調解流程。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關區白銀路街道以“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為目標,在街道層面建立“委員+中心+一庭一室兩所”矛盾聯調機制,有效避免了矛盾糾紛激化升級、上行外溢。僅在2023年,就累計排摸化解矛盾糾紛262件,其中庭所自主化解128件、聯調機制化解16件、中心分流交辦化解37件、協商解紛陣地源頭化解81件,真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屬地、止步于未訴。
這也正是城關區筑牢“三級中心一網格”工作陣地的一個生動縮影,城關區成立由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多項制度,運行由黨政牽總、政府派駐、行業部門和調解力量聯動的“1+4+N”矛盾聯調機制,線下升級“應用傳統+可視化線上解紛”并行的糾紛化解方式,全力打造橫到邊、縱到底、廣覆蓋的多元共治基層治理體系。
巧用矛盾化解思路
前不久,皋蘭路街道鄭家臺社區接到了“12345熱線”的轉辦單,反映了居住在皋蘭路157號居民的苦惱:因為樓上漏水,泡壞了他的櫥柜,找到樓上鄰居,卻被告知家中長期無人居住,漏水原因不在他家,為此鄰里之間產生了矛盾。得知這個問題后,社區樓院長巨紅娟第一時間聯系了物業及相關人員深入居民樓院進行排查,經過仔細查看,找到了漏水點,并找來轄區民警,對當事雙方進行了現場調和、勸導,鄰里矛盾慢慢開始緩和,很快漏水引發的矛盾糾紛就解決了,消除了居民內心的困擾。
辦實事,解難題。近年來,城關區深度應用平安甘肅信息化支撐管理平臺、“小蘭幫辦”公眾訴求平臺和12345便民熱線三個載體,從區域、類型、頻次等不同維度刻畫矛盾糾紛態勢,形成集信息共享、綜合研判、預警調度、應急處置于一體的工作體系。拉網式排查風險隱患、攻堅化解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健全完善“網格+解紛”“網格+服務”等“網格+”工作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指尖上”反映訴求、解決問題。
搭建訴源治理平臺
“訴前調解就是好!既不傷和氣,還能這么快解決我們的訴求……”日前,廣武門街道綜治中心經悉心調解,成功化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對基層訴前調解工作贊不絕口。該案件中,因被告推脫資金緊張遲遲未付貨款,原告多次催要無果,遂向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廣武門街道綜治中心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與原被告雙方進行了電話溝通,深入了解雙方業務往來、糾紛產生原因以及被告當前經營現狀等原因,向雙方當事人提出訴前調解建議,并成功進行調解,也讓雙方快速解決糾紛、減少損失。
暢通法院(庭)與綜治中心訴調對接渠道,抓實訴前輔導、案中調解、案后跟蹤三環節,城關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作用,推動訴前糾紛就地調處、就地化解。創新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知識產權訴調對接中心、“中心+法院+工會+仲裁”勞動爭議調解等訴調措施,有效緩解訴訟壓力,降低群眾訴累。建立綜治中心與同級公安機關警調對接機制,實行“三聯單”“四對接”模式,將矛盾糾紛類警情,推送綜治中心聯調管控,有效解決一般糾紛轉化為警情、警情糾紛不能有效化解引發案事件的問題。
提升示范引領標尺
在城關區,提到白銀路街道“友鄰議事會”、酒泉路街道“暢大媽”調解隊、廣武門街道“有事來聊”和為鄰工作室、青白石街道“麓鄰”驛站等一批基層自治亮點品牌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這些基層的自治亮點品牌也正是全區推進這項工作的具體抓手和基層載體。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城關區將加強訴源治理、推動多元化解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進,靶向性對民意訴求進行收集分析、重點督辦、跟蹤問效,實行日報告、周調度、月通報、季亮牌、年考評“五考”機制。提煉創新實踐和典型案例,推廣基層自治亮點品牌和經驗,通過巡回審判、普法講座、媒體宣傳等形式,加強以案釋法,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會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