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記者從市鄉村振興局獲悉,去年全市公益性崗位安置11萬余名脫貧人口就業,占全市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有效解決了他們的就近務工問題。
3月6日清晨7點,墊江縣白家鎮靜峰村村民白巨明吃過早飯后,便出門清掃村道。過去,白巨明在重慶中心城區做木工,一個月收入近4000元。去年,為了照顧髖關節骨折的老伴和得了腦梗的兒子,年近花甲的他回到了村里。村干部為他申請了公益性崗位,工作內容主要是清掃公路,每個月收入600元。空閑時,他就到附近的果園打工,每月合計收入能達到2000余元。
近年來,重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提出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優先安置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和無法外出、無業可就的脫貧人口。同時,重慶市不斷加大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開發出公路養護、河庫巡管、助殘服務等領域公益性崗位,帶動了一大批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僅去年,重慶市就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708個,全市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就業超過11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