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和財政部公示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擬建單位名單,197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位列其中。
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從省份布局看,公示的197所擬建單位覆蓋了29個省份。從專業布局看,申報的389個專業群覆蓋了18個高職專業大類,布點最多的五個專業大類分別是裝備制造大類、交通運輸大類、電子信息大類、財經商貿大類、農林牧漁大類。從產業布局看,服務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群有113個,面向現代服務業的112個,面向先進制造業的100個,面向現代農業的32個,其他32個。
根據“雙高計劃”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列入計劃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使職業教育成為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35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雙高計劃”每五年一個支持周期,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年度評價、期滿考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
此次的“雙高計劃”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職業教育的“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對于高職學校的意義重大。對于普通高校而言,自20世紀80年代就有重點學科建設、“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等一系列高強度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但是,對于高職學校來說,在此之前只有2006年由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高職示范(骨干)校項目。此項目結束后,國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新的專項投入,對于高職教育引導激勵的力度在減弱。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無須多言,對此很多人也呼吁,要把它落實到行動上,除了實現生均撥款外,國家還要有與“雙一流”建設相匹配的財政投入。
“雙高計劃”建設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達人認為,此次“雙高計劃”落地,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露”,既落實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積極探索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等學校的一流建設之路”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設計。相信通過國家層面強有力的財政投入,將會引導高職學校立足辦學定位、專注內涵發展、辦出特色,真正實現“百花齊放”。
